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
:::
facebook分享

七、野生動物預防管理

(一)臺灣常見之食肉目動物種類有哪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供)

  我國食肉目動物共有 10 種,分別為:黑熊、黃喉貂、黃鼠狼、鼬獾、水獺、麝香貓、白鼻心、食蟹獴、石虎及雲豹。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初步了解,於本次狂犬病檢出地區可見的食肉目動物有下列 6 種:黃鼠狼、鼬獾、麝香貓、白鼻心、食蟹獴及石虎。

(二)錢鼠於狂犬病傳播上所扮演之角色?

依目前監測錢鼠結果,僅1例確診狂犬病,國內錢鼠狂犬病感染案例應為意外感染的動物,依據國外研究顯示,此類動物體型小(約60公克)在感染後即快速死亡,且並未從任何感染錢鼠之唾液中分離出狂犬病病毒,因此錢鼠及嚙齒類動物在狂犬病傳播上之角色並不顯著。錢鼠這類食蟲目不會翻爬牆壁,只要做好環境衛生、廚餘桶加蓋、加強排水溝清潔、於門戶出入口設置捕鼠籠,即可防止其入侵家戶之疑慮。

(三)鼬獾體重約為1.5 公斤屬小型動物,臺灣是否有可能有更大的食肉目動物為宿主?

  溫體動物均有可能感染狂犬病病毒,但最終能適應病毒的宿主通常以分布廣泛、族群數量大的動物為主。以相同的狂犬病病毒感染不同的動物所需要的感染劑量會不同,越大型的動物所需劑量越高,所以罹患狂犬病之鼬獾雖有可能意外感染更大型的哺乳類動物,但可能該動物唾液中所能排放的狂犬病病毒量並不高,而使該動物無法感染其他動物或在感染其他動物之前即死亡,此將造成狂犬病的終止。所以通常一個地區只會有一特定族群的動物感染。

(四)鼬獾是一種怎樣的野生動物?為何會跑到人類家中?(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鼬獾 (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有臭貍、花臉貍、小豚貓的別稱。分類地位屬於食肉目 (Carnivora) 的貂科 (Mustelidae)。臉部基本上為黑褐色,由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縱帶,額頭至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白毛,就像是國劇人物之化妝臉譜,故有「花臉貍」之稱。吻端突出似豬鼻,又有「小豚貓」之別名。全身披深灰褐色粗毛,身體瘦長,四肢細短呈污灰色,爪尖銳而長,尾部具白色長毛,略為蓬鬆。鼠蹊部有味道濃厚之臭腺,故又有「臭貍」之稱。鼬獾成體的頭體長35-40公分 ,體重1-1.75公斤 。平時在白天都躲藏於樹洞、土洞或岩洞內休息,日落黃昏後始外出覓食。主要以嗅覺找尋食物,喜好捕食蜥蜴、鳥類、小型囓齒類,以及蝸牛、蚯蚓、大型昆蟲等無脊椎動物,有時亦會取食植物果實。排遺呈黑色細長螺旋狀,明顯易辨。由於臭腺發達,受驚嚇或被逼迫時亦會分泌具惡臭之氣味以驅敵。每年5-6月為其生殖高峰期,每胎可產1-3隻幼獸。正常的鼬獾通常不會跑到人類家中,若有鼬獾不知何故誤闖你家,不論是白天或晚上,就可能是狂犬病感染的個體,要小心處理。

(五)臺灣野外的鼬獾族群的分布狀況如何?數量有多少?(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鼬獾普遍分布於低、中海拔山區,通常棲居於原始闊葉林、灌叢區及開墾地,亦曾出現在海拔2,000多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藉由已蒐集之鼬獾空間分布資料,利用臺灣現生天然植群圖、全國國土利用調查圖層及TCCIP氣候資料,以MaxEnt建構鼬獾分布模型並估計鼬獾在全臺的分布面積約17,766 km 2,估計族群數量介於74,084-406,841隻 (80% CI) 之間,平均240,374隻。

(六)野生動物(如鼬獾)跑入家中要如何處理?(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正常的野生動物(如鼬獾)很少會跑入家中,若民眾發現有野生動物誤闖家中,不論如何,先做好自身的防護措施,不要激怒、直接徒手捕捉或驅趕動物,避免被抓咬傷(即使是正常的野生動物,當受緊迫時會有防衛行為),甚至遭患病動物咬傷而致病。可以用現場隨手可用的工具或材料;如棍子、水桶、網子、紙箱紙板等等驅趕動物或將動物限制於角落,再迅速通報縣市政府協助處理。

(七)因狂犬病疫情發生,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是否仍然接受及處理傷病的野生動物?(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不受狂犬病疫情影響,仍然持續提供傷病野生動物的緊急醫療處理。

(八)臺灣野外有雪貂嗎?(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

  臺灣野外有許多原生的貂科野生動物,如鼬獾、黃鼠狼、臺灣小黃鼠狼、黃喉貂等,但是沒有雪貂這一種。牠是人們長期飼養來取皮毛及寵物市場販賣作為寵物的眷養物種,在臺灣是屬於外來種動物。這些長期被人眷養的動物與野生動物接觸而感染病毒的機會很低,民眾不必恐慌,更不要隨便棄養。

Top